啟東:“四個轉變”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
近年來,啟東市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注重“四個轉變”,著力打造“啟信服”工作品牌,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見行見效。
壓實政治責任,變“坐等上訪”為“主動下訪”。堅持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,督促各級各部門切實擔起“為民解難、為黨分憂”的政治責任。一是調查研究掌握實情??偨Y推廣下基層工作經驗,開展“訪民情、辦民事、請民評”活動,確定25個重點調研課題開展調查研究,充分掌握社情民意,及時解決有關問題。二是接訪包案壓實責任。推行領導干部開門接訪、定期下訪。對信訪積案和信訪突出問題,實行領導包案,切實做到“五包”,進一步推動掌握情況、解決問題、疏導教育、吸附穩(wěn)定、依法處理。三是現場辦公解決難題。市級領導干部“1對5”掛鉤聯(lián)系區(qū)鎮(zhèn)(街道)、薄弱村(社區(qū))、家庭經濟困難戶、重點工業(yè)企業(yè)、在建重點項目,推行“現場辦公、馬上就辦”,以解決問題實際成效取信于民。
強化源頭治理,變“事后處置”為“事前預防”。堅持源頭治理,抓早抓小,最大程度把風險消弭于無形、將矛盾消解于未發(fā)。一是暢通信息化訴求表達渠道。依托陽光信訪系統(tǒng),建設“網上信訪大廳”,推行網上信訪代理。在信訪人、代理人、責任單位之間建立起自下而上“呼叫”、自上而下“響應”機制,使網上信訪成為群眾信訪“直通車”。2023年,全市共受理群眾網上訴求1623件次,占群眾總訴求的72.8%。二是推進網格化治理模式。全域創(chuàng)新實施“網格化+信訪”模式,以“全國平安之星”倪伯蒼為代表的網格員每天走街串巷、入戶走訪,排查信訪矛盾糾紛。三是完善多元化調解機制。把“有事好商量”協(xié)商議事作為化解社會矛盾有效平臺。持續(xù)擦亮大調解“金字招牌”,統(tǒng)籌公檢法司等力量,打造“平安法治聯(lián)盟工作站”。2023年,市鎮(zhèn)村三級調解組織共受理調處矛盾糾紛1510件,調處成功率為99.7%,真正實現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(zhèn)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堅持人民至上,變“結案了事”為“事心雙解”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按照“三到位一處理”要求,打好教育、調解、疏導“組合拳”。一是明之以法、以法育人。全面落實《信訪工作條例》,嚴格信訪事項辦理程序,依法維護信訪秩序,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、解決問題,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到權益受到公平對待、利益得到有效維護。二是曉之以理、以理服人。對已處置化解的信訪件,至少開展一次回訪,維護合理訴求,柔性解釋無理訴求。對責任主體多、化解周期長的涉眾型糾紛或群體性問題,建立由信訪部門、責任單位和信訪群眾參與的網上交流群,及時將相關信息和工作推進情況在群內公布,把政策講清,把道理講透,讓信訪群眾心氣更順、獲得感更強。三是動之以情、以情感人。整合慈善基金、紅十字會等社會救助力量,運用經濟救助、親情感化等多種方式,對生活困難的信訪群眾進行“暖心救助”。積極引入律師、心理咨詢師、“兩代表一委員”等資源,強化感情溝通,用似火熱情解決信訪群眾的難題,最大限度實現案結事了、停訪息訴。
健全長效機制,變“群眾信訪”為“百姓信服”。建立健全信訪問題全流程閉環(huán)管理機制,真正把信訪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,讓群眾“信任”又“信服”。一是完善公開辦理機制,讓群眾多參與。積極推廣“民情會辦”等方式,對歷史久遠、涉及面廣的重復信訪,邀請群眾代表參與調查和信訪聽證,提升信訪事項辦理的公正性、權威性和公信力。二是完善會商會辦機制,讓群眾真信服。在查清事實、分清性質、找準證據的基礎上,堅持依法糾錯、補正瑕疵、釋法析理工作原則,抓住問題突破口,明確工作責任,對癥施策,狠下良劑,化解了一批積案。三是完善監(jiān)督評價機制,讓群眾更滿意。堅持信訪工作由群眾評價,對信訪事項受理、辦理等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全過程跟蹤監(jiān)督,推動各職能部門按照法定程序履職,不斷提高群眾對信訪工作的獲得感和滿意度。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(lián)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