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(fā)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。 歡迎投稿:郵箱724922822@qq.com 客服電話:025-86163400 18061633398

江蘇省內多所高校推出特色勞動實踐課田地里柴米油鹽中有大智慧

江蘇省內多所高校推出特色勞動實踐課
2022-06-14 16:53 來源: 編輯:中國江蘇網 瀏覽量:0

“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。江南大學‘后勤學校’打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‘小黿花園’,大家一起來體驗‘向往的生活’。”5月下旬,江南大學公布這一征集令后,短短幾天內,報名相當火爆。高校勞動教育更加注重專業(yè)性、創(chuàng)造性。近年來,省內多所高校紛紛推出種植、木工、扎染、蘇繡等勞動實踐課,讓同學們專注于做好一件事情,用自己的雙手去創(chuàng)造價值,收獲高質量的快樂。

邊流汗邊學習,課堂搬到田地里

初夏時節(jié),中國藥科大學的藥用植物園里,草木葳蕤。其中有一塊種植金絲皇菊的特殊田塊。這塊田的主人,是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大一學生。

“這段時間比較熱,每隔兩天就要給菊花澆水,菊花明顯長高不少,希望秋天可以順利開花。”大一學生石羚奕說。對于很多和石羚奕一樣的00后來說,走進田里翻土、除草,是一件新鮮事,他們一邊流汗一邊學習,在實踐中收獲成長。

種植金絲皇菊是中藥學院的一門特殊課程。學院黨委書記趙健告訴記者,中藥學專業(yè)的學生需要有識藥、辨藥和制藥能力。以前,學校的中藥識別課和植物栽培學課程都在教室開展。如今將課堂直接設在田地里,真正把專業(yè)知識與勞動實踐相融合。“金絲皇菊豐收后,學校還將教授學生們如何進行藥用金絲皇菊的炮制,讓大家感受一味中藥從田間地頭走向藥房的全過程。”

南京工業(yè)大學的“食農食育”勞動教育基地的田地,被分為兩個區(qū)域,分別標注“對照組”“實驗組”。兩個組別區(qū)域內相同的植物呈現出不同的生長態(tài)勢,原因就在于是否使用學校自主研發(fā)的微生物菌劑。2102班學生王芮告訴記者,“大家得知有這門課程時,都積極報名,如今看著自己養(yǎng)護的郁金香開花,很有成就感。”

南工大教務處副處長吳菲表示,高等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,更側重于與學科和專業(yè)特色相結合,促進科產教融合,推動專業(yè)內涵建設。學校的“食農食育”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還處于試點階段,等后續(xù)條件成熟,學校還將開展更大范圍的推廣,并主動與相關企業(yè)對接合作。

五育融合,激發(fā)學生內生活力

“好的教育教學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、不斷完善、不斷創(chuàng)新的過程。勞動教育離不開老師的參與和科學的課程設置。”趙健表示,老師在和學生共同勞動過程中,也能夠提升業(yè)務能力,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。田間地頭教學,也讓老師們及時調整更新教學內容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,教育已經從“德智體美勞”五育并舉走向五育融合。

在田間勞動,除了專業(yè)課老師,還需要更專業(yè)的人指導。“甜瓜種子清洗、晾曬、催芽后再播種,可以提高存活率”“秧苗種下去,水要澆透,這叫‘定根水’”……南京工業(yè)大學的勞動教育課程不僅有專業(yè)課老師,還有校外專家和負責園林綠化的后勤人員,“手把手”對同學們進行教學。

早在幾年前,江南大學“后勤學校”就已開學。在這所“學校”內,園藝工人、宿管阿姨、食堂大廚都是老師。“這些老師用樸實的語言和一項項‘絕活’讓我們感受到柴米油鹽中有大智慧,平凡崗位上有大感動。”學生高夢姣說。

種植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。學生們擁有一塊田耕種后,萬一新鮮勁過去或因困難而退卻怎么辦?江南大學后勤管理處副處長吳光明說,“小黿花園”采取“包干到戶”承包責任制形式。各團隊在承包期間須接受基地管理部門的管理,對疏于田間管理、養(yǎng)護不力的團隊,基地管理部門有權隨時收回地塊。每期活動結束后,學校統(tǒng)一收回所有種植土地重新發(fā)包。不僅如此,“小黿管家”還定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集體考核,并根據種植表現給予團隊每人最高8個“第二課堂學時”。

以勞育人,將勞動融入“大思政課”

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,對于高校立德樹人具有重大意義。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鄧宏寶表示,勞動可以塑造學生們“生活靠勞動創(chuàng)造,人生也靠勞動創(chuàng)造”的價值觀,摒棄不勞而獲、一夜暴富、貪圖享樂的思想,避免他們紙上談兵、眼高手低。另一方面,可以幫助他們克服理想化和思想偏激的弱點,更好地認識社會,培養(yǎng)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。對大學生們來說,勞動教育也是思政課。

吳光明發(fā)現,現在的年輕人平時的勞動機會并不多,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十分必要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,大家走出宿舍投入火熱的勞動,減少“宅”在寢室里的時間。勞動需要大家團結協作,也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領悟工匠精神,將勞動的獲得感、價值感上升為意識活動,內化于自我價值體系。

“對于青年學生來說,他們的成長需要正能量。通過勞動教育,可以‘文明其精神,野蠻其體魄’,引導大家勇于開拓,拒絕‘躺平’。只有用智慧和汗水,才能澆灌出五彩絢麗的青春之花。”中國礦業(yè)大學教務部副部長石禮偉表示。

原文地址:http://jsnews.jschina.com.cn/jsyw/202206/t20220613_3017110.shtml
江蘇蘇訊網客服:025-86163400
【責任編輯:陸超】
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

圖片新聞
熱點資訊
熱點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