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市區(qū)居民小區(qū)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%
徐州市區(qū)居民小區(qū)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%;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3%;廚余垃圾分類收集量占生活垃圾清運量的29.4%,超出20%的總要求;2022年第一季度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評估考核全省第一、全國第七……《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自2020年12月1日實施以來,垃圾分類成效初顯。近兩年來,徐州市緊緊圍繞垃圾分類治理難點,在“源頭減量”、“全程分類”、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上不斷探索好模式好方法,讓垃圾分類成為觸手可及的“新時尚”。
記者 鄭玉倩
桶邊引導+廣泛宣傳
讓《條例》走進生活
“這個紙盒不能放在其他垃圾里面,它是可以回收利用的。”“這個燈泡要投到有害垃圾桶里,不能當成普通垃圾直接扔掉。”64歲的魏家玲是鼓樓區(qū)金港灣小區(qū)的一名垃圾分類引導員,每當有居民到環(huán)保驛站投放垃圾時,她總會在旁邊耐心指導。這個驛站設計得非常貼心,背面建有沖洗間,并且配備消毒洗手液,居民投放完垃圾后可以洗手、消毒,保持干凈衛(wèi)生。
魏家玲告訴記者,《條例》剛實施時,大家并不理解,認為垃圾分類是“多此一舉”,她同社區(qū)、物業(yè)公司工作人員一起成立了社區(qū)志愿服務隊,利用晚上時間入戶為居民發(fā)放宣傳單,宣傳垃圾分類知識。除此之外,社區(qū)還定期對居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公示,以“紅黃榜”的形式激勵居民,增強居民的參與度和體驗感,金港灣小區(qū)也被評為省級垃圾分類示范點位。在鼓樓區(qū),像這樣的省級示范點有130個,全區(qū)累計創(chuàng)建成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(qū)46個。
如果說面向成人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,那么面向青少年的知識普及,更能產生深遠的作用。去年以來,徐州市分別編寫了針對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三個學段的《徐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讀本》,深入開展“小手拉大手”主題活動,開展“綠色環(huán)保我先行、垃圾分類進社區(qū)”師生志愿服務行動,與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相結合,推動35所學校建設“無廢書屋”。學校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、教育普及率均達100%。
互動體驗+正向激勵
讓垃圾分類成為行動自覺
8月15日一早,泉山區(qū)翟山街道管道二公司(北一區(qū))小區(qū)的張大爺走到位于樓下的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前,掃碼、稱重、投放垃圾一氣呵成。他告訴記者,通過“泉分類”小程序,自己每天投放多少分類垃圾都能一目了然,還能自動積分,達到一定分數后,就可以到物業(yè)公司兌換香皂、毛巾等小禮品。小程序簡單易操作,即使是老年人也能輕松掌握。
像這樣的智能垃圾分類房泉山區(qū)共建有三座,均設置了感應開啟、自動稱重、語音提示和積分兌換等功能,增強了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的便利性、體驗感和趣味性。智能化設備也大大提高了群眾垃圾分類投放的行動自覺。目前,北一區(qū)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98%。
除了智能垃圾分類房,泉山區(qū)還有1210個垃圾分類收集點位,覆蓋609個小區(qū),實現了居民小區(qū)垃圾分類全覆蓋,建立了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、分類處置體系,提高了生活垃圾減量化、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。市城管局局長房浩介紹,包括泉山區(qū)在內,全市1800余個住宅區(qū)共建設4480個垃圾分類收集亭(房),生活垃圾分類投放、收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。
源頭減量+制度保障
讓生活垃圾處置有章可循
徐礦城農貿市場位于西月河路和紅葉路東北方向的夾角處,西側是徐礦城小區(qū),東側是經濟適用房五、六、七期,市場所覆蓋的1.5公里范圍內,還有李屯社區(qū)、楊屯社區(qū)以及天齊社區(qū),惠及1.2萬戶6萬余居民。如此大體量農貿市場如何從源頭控制廚余垃圾的產生?
蔬菜區(qū)經營戶陳浦告訴記者,早在國家出臺“限塑令”之前,他們就不再主動提供塑料袋,這也是市場的規(guī)定。不僅如此,對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,市場還要求商戶們進行有效分類和準確投放。他們平日也會優(yōu)化生鮮食材采購、庫存管理方式,降低損耗,從源頭減少廚余垃圾產生。
源頭減量在《條例》中被賦予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優(yōu)先次序,主要目標是將廚余垃圾或濕垃圾從生活垃圾中分離出來,諸多城市也將此作為評價垃圾分類效果的重要指標。這一垃圾分類政策設計和執(zhí)行背后的邏輯是為了垃圾末端減量,降低生活垃圾中的含水量,從而提高垃圾焚燒的效率。
包括徐礦城農貿市場在內,去年以來,徐州市在49家農貿市場規(guī)范提升49處垃圾收集亭(房),同時倡議農貿市場、餐飲經營單位配置油水分離、廚余垃圾處理設施,實現源頭減量。全市新建31個“廚余垃圾”駁運點,增配203臺前端分類收運車輛,餐廚廢棄物、農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和家庭“廚余垃圾”實現協同處理,每天處理約600噸“廚余垃圾”。
為了能讓《條例》更好地實施,思想轉變和行動自覺是根本,制度保障是關鍵。目前,徐州市已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《徐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第十四個五年規(guī)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》,配套出臺《徐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運營監(jiān)管辦法》《徐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運營企業(yè)信用評價管理辦法》等一系列制度、標準和規(guī)范文件,為《條例》的貫徹落實奠定了制度基礎。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