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帕金森病日丨關注早期癥狀,遇“帕”不怕
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,今年的主題是“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”。提到帕金森,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“老人”“手抖”,其實,帕金森不是老年專屬疾病,手抖也不是其唯一癥狀。
保持心情愉悅有益疾病控制
“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(tǒng)退行性疾病,是大腦中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退行性病變導致的問題?!笔锥坚t(yī)科大學三博腦科醫(yī)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(yī)師關宇光介紹,帕金森病的核心癥狀有兩點,一是行動遲緩,同時伴有軀體的僵直;二是抖(搓泥丸似的抖),又稱為靜止性震顫。
據悉,帕金森病患者常見于50歲以上人群,其中,5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約1%;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約1.5%;7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約2%甚至更高。
關宇光表示,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明確,臨床中認為,該病的發(fā)生多與年齡、遺傳、環(huán)境相關。例如,老年人易得,有家族遺傳史的人易得。此外,環(huán)境中的毒性物質如苯、農藥除草劑等也可能導致帕金森病。
由于帕金森病屬于退行性病變,人們很難通過特殊方法進行預防。正常預防腦老化、防止機能衰退,都對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關宇光建議,應適當讀書、看報、交流等,多吃蔬菜,適當攝入蛋白質,盡量減少脂肪的攝入。此外,有研究發(fā)現,綠茶中的茶多酚對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帕金森病的核心是黑質的退行性老化,而黑質是多巴胺神經元集成的群體,多巴胺則是一個興奮性遞質,當患者的心情愉悅,多巴胺分泌較多時,就會延緩該病的發(fā)生。關宇光特別提醒,保持心情愉悅對控制帕金森病有益。
關注非運動癥狀
“帕金森病分為早中晚期,越早控制效果越好?!标P宇光指出,人們在出現帕金森運動癥狀前1-2年甚至3-5年時,就可能出現非運動癥狀。很多時候,非運動癥狀是疾病的先兆,及時判斷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,有利于疾病的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現的非運動癥狀包括嗅覺減退、便秘、睡眠期行為異常、自主神經功能障礙(大小便障礙、體位性低血壓、心率異常)、焦慮、抑郁、認知功能減退、腰肩、背等疼痛,并且隨著病情進展癥狀加重。如果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仍出現上述多個癥狀,并且癥狀隨時間推移有所加重,建議及時就診。
在臨床鑒別診斷上,關宇光指出,醫(yī)生會通過詢問病史并配合實際檢查進行診斷。實際檢查包括基因檢測;頭部核磁排除腦血管病變、顱內腫瘤等情況;進行肌電圖鑒別,了解抖動頻率、肌群受累部位等;通過超聲進行黑質檢查;通過評分量表整體看患者的狀態(tài)。此外,還可以進行左旋多巴胺沖擊實驗。關宇光表示,帕金森病的核心問題是多巴胺分泌減少導致的抖,如果通過補充一定量的多巴胺患者會有明顯改善,也是診斷帕金森病的支持標準。
“如果出現輕微帕金森癥狀,首先要從心理進行克服,在疾病程度尚不嚴重時,可以通過行為和鍛煉去對抗疾病,一旦明確診斷,則需要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進行早期用藥,遵醫(yī)囑治療?!标P宇光表示,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早期大多是藥物干預,晚期則考慮腦起搏器GPS手術治療。未來,期待更多新治療方式,如閉環(huán)腦機接口治療方式、干細胞治療、基因療法等運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療中。
關宇光提醒,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除了積極配合醫(yī)生治療外,家人、朋友的鼓勵和陪伴亦十分重要,如果給患者提供足夠的精神情感支持,患者的治療會更加有效。
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
校對 柳寶慶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